粤港澳大湾区抽水蓄能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00亿千瓦时

时间:2024/01/30 10:15

2023年,在全国电力负荷屡创新高和新能源装机占比持续增大的形势下,抽水蓄能作为目前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的电力系统绿色低碳清洁灵活调节电源,在能源电力供应中的保障作用愈发凸显。

  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6座抽水蓄能电站的31台机组启动超过3万次,较2022年增长13.81%;发电电量112.61亿千瓦时,首次突破100亿千瓦时,较2022年增长27.36%,相当于514万居民用户一年的用电量。

  运行控制提效

  迅速响应电力系统的调度需求

  走进南网储能公司番禺生产基地集控中心大厅,巨大的电子屏映入眼帘,显示画面星罗棋布,数据表图整齐排列。2023年7月,在历经1500余张控制画面开发、近14万个数据测点配置、3100余个实时监视信号采集、长达近8个月试运行后,我国首个抽水蓄能多厂站集控中心正式投运。

  “集控中心实现对粤港澳大湾区全部抽水蓄能机组的远程集中控制,控制效率为传统模式的2—3倍。”南网储能运行公司集控中心总经理向鸣介绍,基于成熟的物联网技术,该集控中心具备设备信息敏捷辨识、设备操作便捷防误等多项数字化功能。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抽水蓄能装机规模达到968万千瓦,接近全国抽水蓄能装机总量的1/5。为保证抽水蓄能机组“开得起,调得出,停得下”,多项技术管理举措先后在南网储能公司落地。

  “黑启动”是抽水蓄能电站6大功能之一,可在极端条件下快速给系统注入电力,迅速恢复电网。2023年2—11月,粤港澳大湾区抽水蓄能电站的8次“黑启动”试验先后顺利完成。其中,梅州、广州、阳江3座抽水蓄能电站首次开展带500千伏线路运行“黑启动”试验,更真实地模拟了电网“全黑”的启动条件

  2023年7月起,南网储能公司实现了粤港澳大湾区6座抽蓄电站的“7×24小时”全面应急值班管理,由运行人员直接承担全部日常应急与常规故障处理,应急效率大幅提升。2023年7月26日,在6座抽水蓄能电站的有力支撑下,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五省区抽水蓄能日发电量首次突破5000万千瓦时。

  关键技术可

  有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

  在梅州、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的首个“完整运行年”里,这两座抽水蓄能电站均收获了关键技术可控的优异“成绩单”——抽水蓄能机组成套开关在梅州抽水蓄能电站成功运行,经专家评审认定为“综合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以批量生产并在抽水蓄能电站推广应用”;阳江抽水蓄能电站机组研制、系统设计、水道建设3项关键技术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表明我国在超高水头超大容量抽水蓄能工程领域实现了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

  同样是攻克“卡脖子”难题,截至2023年12月底,南网储能公司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套抽水蓄能成套核心控制系统安全启动超过2400次、累计运行时长超过21600小时。

  抽水蓄能核心控制系统由计算机监控、调速、励磁、继电保护等4大系统组成,被喻为抽水蓄能电站的“大脑”。此前,这套系统的关键部件依赖进口,核心功能优化存在“盲区”。2021年2月起,南方电网公司选取广州、惠州两座抽水蓄能电站为平台,同时开展4大系统的国产化设备研制工作。近3年来,研发团队先后完成了元件比选适配、技术功能研发、控制逻辑优化、调试试验等工作。整套系统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算法高效、功能完备,实现重大技术创新40项,其中21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数据分析赋能

  大力推进人工巡检的机器替代

  “借助大数据分析平台,我们能够足不出户掌握设备健康状况,实现90%人工巡检的机器替代,科学减少机组停电检修时间,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约1760万元。”南网储能修试公司自动化检修部总经理杨铭轩介绍,2023年4月,我国首个抽水蓄能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平台在广州上线运行。

  平台上线后,南网储能公司人工智能应用加速深化。“秒级”数据分析提升到“毫秒级”;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智能更新数据评价规则;实现算法批量布置;利用机器学习构建温度趋势、同期时间等场景模型;实现数据自动巡检、设备状态报告自动生成、缺陷隐患自动分析预判……2023年,南网储能公司累计提前预判设备缺陷隐患50余起。

  “十四五”期间,粤港澳大湾区预计新增4000万千瓦风光新能源并网,抽水蓄能电站将持续助力电网稳定消纳新能源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