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公开讲话中表示,基于能源安全前景,正在研究延长本国核电站运营年限的可能性。无独有偶,8月3日,联合国也举行了一场围绕“安全复苏核能”的小组会议,多国代表、核能产业专家、企业和机构等商讨如何努力确保采用“黄金标准”推进核能产业安全发展,并预计全球对先进核能技术需求的价值高达1万亿美元。
极端天气和能源供需严重失衡让此前颇受冷遇的核电产业迎来了复苏的契机。
德国重启核电只是时间问题
朔尔茨的公开发言是德国自2011年宣布“弃核”之后德国政界首次公开表态支持核电。按计划,今年底德国最后一批运营中的核电站将彻底关闭。去年德国有6座核电站运营,核电约占该国电力供应的13.3%,其中3座已经于去年底关闭,剩余3座将在今年底关闭。
今年3月,德国经济和环境部曾明确建议不要延长现有3座核电站寿命,并强调此举对缓解德国能源危机的影响非常有限,而且会付出非常高的经济成本。但仅过了5个月,德国政治舆论开始转变,随着该国启动了此前封存的煤炭和石油发电厂以解决电力危机,德国重启核电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德国电视一台和调查组织“德国趋势”的最新联合民调数据显示,只有15%的民众支持按计划弃核,超过80%的民众支持延长运行中的核电站的年限,并认为长期来看应继续使用核电。
油气煤等大宗商品严重供不应求使得德国弃核信念开始动摇,该国政府意识到,当前大环境并不利于弃核,甚至可能因此将德国推入更大的深渊。对于新建核电站的潜力,朔尔茨表示:“如果有人决定这么做,大概每座核电站需要花费120亿欧元-180亿欧元,而且直至2037年或2038年才有望投产运营。”
《华尔街日报》的消息称,德国政府已委托相关机构对核电站进行压力测试,以确定其寿命是否可以安全延长、是否具备应对德国能源紧张的能力。
能源危机促德能源政策转向
德国媒体撰文称,德国在弃核问题上已经打算调头,这似乎意味着该国能源政策即将出现关键转变。事实上,朔尔茨领导的联合政府以坚持环保的绿党为支柱,重要主张之一就是反对核电。鉴于当前欧洲能源供应吃紧,德国制造业、能源安全乃至国民经济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绿党主张将“所有选择都摆上桌面”,相当于间接在弃核问题上服软。
随着连接俄罗斯和德国的“北溪2号”输气管道始终无法获得德国的运营批准,加之俄罗斯通过“北溪1号”管道输送至欧洲的天然气大幅减少,德国能源供应已经岌岌可危,该国某些地区的家庭仅天然气费用今年就可能超过1000欧元。
据悉,德国约1/3的天然气消费主要来自家庭用户,德国能源监管机构德国联邦网络管理局根据去年天然气消费水平估算,一个德国普通4口之家今年天然气费用将高达1080欧元,到明年初德国天然气价将上涨3倍以上。
从8月1日开始,欧盟正式实施自愿削减天然气用量协议,即2022年8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期间,欧盟成员国将根据自身情况将天然气需求在过去5年平均消费量的基础上减少15%,以应对2022年至2023年间冬季可能出现的天然气供应中断情况。德国化工巨头科思创8月9日发出警告称,实行天然气配给制将导致德国化工供应链崩断。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指出,欧洲国家从物美价廉的俄管道天然气转向购买昂贵的海运LNG,正在加快欧洲衰退步伐,将会对能源密集型行业和欧元区经济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欧洲统计局数据显示,德国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长率为0。
万亿美元核技术价值待复苏
弃核先锋德国都改变了态度,这似乎意味着核电产业复苏并不是遥远的事情。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格罗西在8月3日联合国小组会议上表示,核电复苏势头取决于安全和最佳实践的国际合作。“事实上,全球围绕核电的情绪变化发生得相当快。”他说,“几年前还处于不受欢迎的状态,现如今已经在绿色能源转型中再次占据一席之地。”
美国能源部长詹妮弗·格兰霍姆则表示,核电占美国基本负荷电力的20%、无碳排放电力的50%。“几乎可以肯定,未来的核反应堆和核电站会使用与当前标准不同的技术,实验室和私营企业都在资助更高效的核电技术,这使得新型核反应堆建造成本更低、产生的核废料更少。”
据美国能源部估计,全球对先进核反应堆的需求价值达1万亿美元,这包括建造成本以及所有需要增加以支持核电行业的相关供应链的投入成本。“推广先进核电技术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格兰霍姆称,“底线肯定是新技术必须以安全为首要。”
美国CNBC新闻网指出,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等一系列事故原本削弱了核电产业的发展,不过,现如今能源危机席卷全球,加上新的绿色创新技术和应对气候危机的紧迫性,核电产业再次迎来复苏拐点,成为全球绿色能源转型的种子选手之一。
来源:中国能源报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目的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站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